金华靠吃“改革饭”、走“开放路”长大,是全国改革开放先行地、浙江民营经济发祥地。
2023年9月,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强调,“浙江要在深化改革、扩大开放上续写新篇”,锚定浙江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省域先行的方位和坐标。
念兹在兹的殷殷嘱托,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,引领改革风气之先的金华,坚定不移用好用足关键一招、走深走实必由之路,向改革要活力、向创新要动力,营商环境持续优化,对外开放大道如虹,民营经济活力四射,高质量发展动能澎湃。改革破题、开放破局,我市勇当闯将、争当先锋,以昂扬姿态“打造国际枢纽城、奋进现代都市区”。
优化服务提效能 厚植营商环境沃土
“百工之乡”金华,头顶市场大市光环。截至今年8月底,全市市场经营主体总量达192.83万户,居全省第二。
市场主体枝繁叶茂,因植根于营商沃土。两份榜单颇具说服力:2023年度全国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中,金华居第四;2023年度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,金华营商环境满意度、营商环境口碑双双闯进全国地级市前十。
厚植营商沃土,靠的是紧紧抓住改革这个“牛鼻子”。
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,强调“营商环境只有更好,没有最好”“要继续深化改革,坚持‘两个毫不动摇’,优化营商环境”。
近年来,我市将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作为“一号改革工程”,破解制约市场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。从“无证明城市”改革到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,从企业“出生”到“成长”各环节的贴心服务,从满足企业个性需求到破解一个行业、一个产业的共性烦恼,改革组合拳打破市场壁垒,激活发展动能。
——聚焦全生命周期,解决企业成长烦恼。
商事登记是服务市场经营主体的首要环节,事关企业“出生”。为给企业“接生”,我市在全省率先试点全程电子化登记,实现企业开办“零见面”;实施准入准营“一件事”改革,推动企业办事高频行业证照集成办理,更多市场主体实现“准入即准营”。市市场监管局登记注册处副处长吴洁颖说,伴随着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深入推进,市场准入越来越便捷。现在,企业开办网上办、集成办、一日办,在金华已是常态。
企业“出生”后,享受全生命周期服务。市委改革办相关负责人介绍,我市构建“企呼我应”高效闭环解决机制,以企业综合服务中心为依托,提供线上线下增值服务。截至目前,全市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受理问题6754个,办结率98.99%。
今年6月起,我市全域上线“诉求码”。企业扫码反映问题、咨询政策,相关部门线上受理后分级分类分层办理。浦江县雅昊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因不了解办理流程,在申请出口退税时犯了难,便通过“诉求码”反映问题。当地税务部门迅速介入,安排专人辅导退税,公司很快收到32.82万元出口退税款。雅昊贸易法人黄辉说,公司是小微企业,产品主要面向欧美市场,今年以来出口订单增量明显,资金趋紧。快速到账的退税款,给公司送来“及时雨”。
——聚焦共性难题,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。
合规改革祛病除疴。2023年以来,我市围绕制造业集群、特色优势产业、新经济新业态等相关企业经营中的共性问题,指导企业完善合规经营管理机制,通过“矫正”一个企业来指引一个产业健康发展。截至目前,我市已制定行业合规指引17个。永康市物流行业合规制度体系建设完成后,行业安全生产事故下降60%。
特色产业“一类事”改革激发产业链发展活力。我市立足块状经济特征,打造兰溪锂电、东阳建筑等30个县级特色产业“一类事”改革场景,提升产业链“韧性”和现代化水平。兰溪强化“链主+链属”产业链培育,为“链主”企业绘制产业链图谱,提供协助招商、上下游企业咨询等服务,累计招引落地新能源企业32家。东阳搭建建筑行业产业大脑,整合产业全景分析、建材集中采购平台等模块,推动建筑业提高生产效率、节约成本、缩短工期,助力建筑项目节约材料成本0.1%~0.3%,提高材料利用率0.8%~1.2%。
优良的营商环境,博得近者悦,引得远者来。今年1至8月,我市新设市场经营主体23.49万户,居全省第一。今年截至目前,累计招引落地10亿元制造业项目47个,其中50亿元以上项目8个。
陆海联动拓新路 打造内陆开放高地
枢纽要冲是金华最宝贵的禀赋,枢纽功能是金华最独特的优势,枢纽经济是金华最鲜明的印记。
习近平总书记强调:“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,只会越开越大。”“我们将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,坚持以开放促改革、促发展、促创新,持续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。”
按照省委赋予的“高水平建设内陆开放枢纽中心城市”发展定位,金华聚焦陆港枢纽引领,全力打造内陆开放样板,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。
——扩大开放,贸易通道是关键。
地处浙江之心,金华何以联通四海?通过提速建设金华铁路枢纽扩容改造工程,加快打造宁波舟山港金义“第六港区”,争创中欧班列集结中心,我市成为“义新欧”“义甬舟”对外开放大通道的策源地。
义乌西站铁路口岸一派繁忙景象。在这里,每天有四五趟班列满载来自全省周边的货物,鸣笛启程,奔赴俄罗斯、德国、西班牙等国家和地区。距此约35公里外的铁路金华南站,相同场景同样在发生。
每一声汽笛长鸣,每一趟车来货去,都显示着金华联通世界的速度和决心。通过不断增点拓线,金华中欧班列线路增至25条,辐射欧亚大陆50多个国家160多个城市,到达境外站点100个以上,金东、义乌、永康三大海铁联运线路不断拓宽东向出海通道。
依托开放通道,我市建立起“买全球、卖全球”的贸易格局。今年1至8月,我市共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5823.1亿元,同比增长13.2%。
——提能升级,陆港枢纽是抓手。
自去年7月发布《金华国际陆港枢纽建设实施方案》以来,我市举全市之力建设立足华东、辐射全国、联通世界的国际陆港枢纽,着力开创“以港强市、以市兴港”新局面。
当前,我市抓住“一带一路”、RCEP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、自贸试验区的叠加战略机遇期,聚焦“港”“廊”“链”主战场,一批国际陆港标志性项目取得突破:总投资257亿元的金华铁路枢纽扩容改造工程全线开工建设,华东国际联运港、义乌(苏溪)国际枢纽港等陆港重大核心工程全速推进,金义空铁一体枢纽取得实质性进展。
作为国际陆港枢纽建设中的“两核”之一,华东国际联运港一期建成运营,二期普洛斯国际物流园交付使用,三期项目杨梅塘铁路集装箱货运中心已动工开建。“我们将加快建设,将其打造成‘一带一路’中欧班列华东区域集结中心、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以及长三角国际大宗物资集散、交易、交割中心。”浙中公铁联运港公司总经理姚晓华说。
——先行先试,制度创新添动力。
我市聚力打通关键要素流动梗阻,坚持企业需要什么、政府就提供什么,多措并举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,让企业出海脚步更轻快。
紧邻国际商贸城的义乌港是个典型内陆港。随着金义“第六港区”的建设,宁波舟山港海港功能向内陆港延伸,全面实现宁波舟山港与义乌国际陆港港务、关务、船务、信息及管理一体化,实现“一次申报、一次查验、一次放行”。
自去年我市启动陆路启运港退税试点后,出口货物在华东国际联运港、义乌国际陆港铁路场站完成出口申报并放行后,即可申请退税。“今年我们已有61个货柜通过‘义新欧’启运,货值超过500万美元。”金华飞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会计王永明说,陆路启运港退税政策缩短了出口退税周期,资金使用效率大大提升。
浙江自贸试验区金义片区挂牌建设4年以来,共承接193项国家和省级改革试点任务,145项全域复制推广取得阶段性成果,涌现出99个全国或全省“首单”“首例”“首家”。随着一系列政策落地,改革红利持续释放,我市陆港西向“依陆出境”、东向“依港出海”效能快速提升。1至8月,我市中欧班列开行1846列,同比增长3.5%,共发运150952标箱,同比增长3.07%。全市海铁联运集装箱运输量完成24.4万标箱,同比增长22.1%,总量和增速保持全省第一。
政策加力强信心 激活民营经济春水
民营经济起于改革开放,兴于改革开放。目前,民营企业贡献了全市约80%的地区生产总值,成为我市经济稳中向好、快中提质的中流砥柱。
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,“完善落实‘两个毫不动摇’的体制机制,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,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”。
民营经济与改革开放相互增益、共生共荣。近年来,我市不断迭代升级政策体系力挺民营经济,去年出台35条政策措施,以国家、省级政策承接落实为突破口,牵引带动更多领域政策集成、改革创新,重点实施发展信心提振、民间投资拓宽、市场活力倍增等六大行动,以“政”能量激活民营经济“一池春水”。
——创新,提升核心竞争力。
目前,全市民营企业集聚了大部分高新技术企业、研发经费、技术创新成果等。但面对转型升级,中小企业存在方向不明、能力不强、支持不足等问题,普遍“不想转”“不敢转”。
对此,我市深入推进“十链万企”数字化改造攻坚行动,以样板企业为引领,推动中小企业开展学样仿样,走出一条可复制、易推广、低成本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路子,为全省贡献金华经验。
位于浦江的浙江聚衣堂服饰有限公司,是服装企业学样仿样的标杆之一。2019年以来,该公司先后投入3000多万元进行数字化改造,打通600多个堵点,实现生产流程自动化智能化,获评浙江省智能工厂。“我们拥有日产12万至15万件瑜伽服的超强生产力。”聚衣堂智能工厂厂长王志华说。智能工厂项目完工后,人均效率提升约30%,产能提升15%以上,订单增幅20%左右,仅用一年实现产值翻番。
试成一批、带动一片。截至目前,全市已在16个细分行业开展数字化改造,兰溪、武义、浦江等7个县(市、区)入选省级细分行业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财政专项激励试点,数量居全省第一,有效赋能产业集群整体升级。
今年6月,我市还入选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,将在电动工具、磁性材料、服装三个产值规模大、集聚程度高的细分行业,深入推进轻量化导入、样板化试点、批量化推广及实操性服务四项内容,创新实施“明区县、选企业、挑服务商、建场景、育产品、造样板、快推广”的数字化转型“七步走”路径,助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,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,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,为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贡献更多“金华方案”。
——出海,寻商机拓市场。
对外贸大市金华来说,民营企业还发挥着稳外贸“压舱石”作用。1至7月,全市有进出口实绩的民营企业近1.5万家,进出口额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98.3%,对全市进出口增长贡献率达97.1%。
秉持“四千精神”的民营企业家深知,企业必须“走出去”才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。今年6月,2024年德国科隆国际体育用品、露营设备及园林生活博览会举行。金华作为全国电动工具、旅游休闲用品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,有70余家企业参展。“面对面交流效果更好。”东阳市亨普工贸有限公司收获满满,总经理罗炳松说,参展3天,现场接到10万美元订单。
境外参展是我市外向型企业获取新订单、拓展新商机的主要渠道。我市全面推进“百团千企拓市场”行动,通过“公务团+企业团”模式,政企合力出海抢订单、拓市场、扩开放。今年1至7月,全市共2587家企业5475人出境拓市场,成功出行73个团组。我市加大出口企业培育力度和奖补力度,以真金白银鼓励企业开拓新兴市场,去年对非出口额首破千亿元,连续11年居全省第一。
——投资,提信心增预期。
民间投资是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,也是推动扩投资的重要力量。我市积极拓宽民间投资领域,引导民间投资参与重大项目、重点产业链建设。截至8月底,26个项目依托国家投资项目审批平台向全社会推荐,其中金东区社会福利中心等4个项目已推介成功;全市民间投资规模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49.4%。
产业基金是促进经济转型的有力举措。今年,省专精特新(金华)母基金(以下简称母基金)落户,总规模20亿元,重点支持省专精特新企业,助力更多优质项目落地金华、优质资源汇聚金华。目前,母基金正公开遴选子基金管理机构,子基金将全额投向民间投资项目,聚焦我市“2+4+X”产业布局和十条重点产业链,支持经济发展。
政策暖风频吹,为民营经济发展注入更强动力。例如,要素资源向民营企业倾斜,今年1至8月,民间投资项目新增88.7万吨标煤能耗指标,比重达86%;严格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,不对民间投资主体额外设置准入条件;强化金融保障,政府性融资担保扩面增量,力争民营经济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增速,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。
民营经济好,金华经济才更好;民营经济强,金华经济一定强。政企同心拼经济,必将再造优势、再展雄风、再创辉煌,谱写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。